金德峰:我用东方美学追逐绘画"再生命性"
来源: | 作者:艺术厦门 | 发布时间: 2018-07-26 | 2712 次浏览 | 分享到:

艺术家金德峰


1963年出生,职业画家,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厦门。
1985年毕业于福建工艺厦门美术学校,1991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2 金德峰个人油画展(厦门美术馆)

2013 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保加利亚国家博物馆,索菲亚)

2013 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马其顿国家美术馆,斯科普里)

2013 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罗马尼亚国家当代艺术馆,布加勒斯特)

2013 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捷克皇家马厩美术馆,布拉格)

2013 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贝尔格莱德)

2014 中国新文化身份当代艺木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澳大利亚)

2015 印象中国当代艺术展(海牙市政展览中心,荷兰)

2015 印象中国当代艺术展(意大利,罗马)

2015 798中国当代艺术展(贵阳)

2016 第十一届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

2017 金德峰作品个展,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北京)

2017 新疆中国当代艺术展(新疆当代艺术馆)

2017 第十二届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

2017 立陶宛中国当代艺术展(克莱必达艺术中心)

2017 上海021艺术博览会(上海会展中心)

2018 第十三届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工作室位于厦门最繁华市区,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1992年在厦门美术馆举办个展引起轰动后,
仿佛销声匿迹了26年,其实一直走在当代艺术创作的路上,
这就是金德峰,一位大隐隐于“”用心作画的当代艺术家。


金德峰工作室


《三株三角挴》150cmX50cm


5月25日至28日,金德峰个展在艺术厦门备受关注。
时至今日,那幅5米多的大尺幅作品《万仠菩提》中的色彩和图式还不时的被提起,
艺术厦门专程采访了这位“隐居”在厦门却在国际上知名的当代艺术家。



国际知名策展人程昕东、艺术家刘枫华、艺术家金德峰在艺术厦门展厅


艺术厦门:1992年您在厦门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历经26年又一次在艺术厦门博览会上举办个展,
能简单说一下您在这26年的创作历程吗?


金德峰:92年的时候,我在厦门美术馆办了一个展览。我用了8年时间创作现实主义的风格的作品,
其实像这种类似的作品,市场很好。


那时,美术届还有一个关于油画民族化的大讨论,我觉得那时提出来的这个讨论是对的,
跟现在所说的东方性类似,从那时我就开始研究民族性和东方性的绘画语言。


北京的艺术氛围是每个艺术家都渴望的,2008年,我去了北京宋庄。
然而,在那里只待了八个月。那时的宋庄是当代艺术冰火两重天的时刻。


在那个八个月的时间,我发现宋庄不是我要的地方。
首先饮食不习惯,第二我发现那里的艺术创造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状况,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我在这种状态下创作了不少作品,最后,几经思考,用剪刀剪掉了我在宋庄创作的作品,回到了厦门。



《半亩池塘》200cmx200cm






艺术厦门:回到厦门继续创作吗?


金德峰:对,继续从事我自己的绘画,因为我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在东方美学框架下寻找绘画语言。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发现了一种技法,就是现在作品呈现的技法,
可以说它是一种毁灭重生。同时我开始很多实验性作品的研究。


这种状态,确切的说从2009到2013年一直在实验,四年的时间,一直慢慢的蜕变,
蜕变到极简至极繁的一种对立性、和谐的呈现,这是一种东方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构成美学。
并在画面开始植入一些阴阳结构,使画面产生一种阴阳平衡,追逐一种画面的生命感。
大约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我又在画面上增加了点和线,点使画面更有空气感;线布满整个画面,成为画面的经络。


2012年底,我有幸结识到知名策展人程昕东先生,并邀请他来到我厦门的工作室,
这批作品得到了他的认可,从此我的国际展览的历程也就开始了。



导演顾长卫参观作品


立陶宛中国艺术展上的作品《十八岁英雄》


荷兰中国当代艺术展上和梵高侄孙合影



艺术厦门:画面的素材都来自于哪里?


金德峰:点、线、阴阳结合的过程是我研究东方性的一个过程,我的画面运用了很多东方元素,
苏绣的线、景泰蓝的掐丝、传统年画的色彩,当然还有版画的技法,画面上开始追求阴阳感。


放眼当下,现在全球的经济、信息,包括艺术文化多元性的国际大背景之下,艺术也朝着多元化在发展。
我力求在这种多元的状态下能找到东方美学框架下的艺术语言,这些语言我希望来自于民间,更接地气。


艺术不断在更迭,其实是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技法、二是材料,我喜欢架上绘画,
所以我用技法的改变来推进创作出另外一种审美的图式。
我希望,这个图式是唯一性的,前所未有的。


其实西画真正的开放是在八几年。那时,整个西方的文化扑面而来,
现在中国所谓的第一代当代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引进西方的东西。
其实就是图式性的一种演变。它们的技术与方法基本上是来自西方。
在西方已经呈现过了,在这种的大背景下,
我的思考是能不能抛开这种局限,打开另外一种通道。



《七个美女》200cmx120cm


《二十一颗石榴》150cmx150cm


艺术厦门:我感觉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个反映!


金德峰:对,我们今天来看过去,确实是一种现象的反映。
这样的现象我归纳就是绘画的本质,大部分还是代表西方的性质。
我们假如再往前推,这个形式应该往哪里发展?本质应该怎么改变?
在当下我个人认为今天所处的环境,要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去拥抱西方的东西,而不是再过去拿。
因此我的绘画作品,它应该流的是中国血液。


艺术厦门:中国血液?


金德峰:对,现在很多的当代艺术流的还是西方的血液。
所谓的西方血液,因为它们的表皮是中国的,
就像所谓的波普、表现、玩世,应该还是在西方的这个范畴。
很多的画面,看上去好像中国味很浓,但你真正研究下去,
大部分还是在西方的一个范畴,没有办法形成真正中国自身的一些文化的东西。
所以我是以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做我自己的艺术,我要的是东方性的血统和血缘。



《桃红五件套》100cmx80cm


《单日梦》100cmx80cm


《单薄的外衣》100cmx80cm


《半夜呼吸》100cmx100cm


艺术厦门:包括你的色彩都是有对比性的,有红就有绿?


金德峰:我现在基本上是用颜料画颜色,不调和。
就像花卉,色彩艳丽,让它火气加大,更加艳俗,而后我用阴阳平衡来进行调节;
用线条进行经络疏通;用点来增加氧气,促使画面形成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


花花草草,很美,但我希望经过我再度的“化妆”之后,
让它更美,就像美女已经很美了,化妆后会更美!
让化妆更有意义。我就是这个“化妆师”


我的绘画追求一种“再生命性”。我们东方人所说的阴阳,就是生命,
我一直在画面上去推崇这个,用这种自然界的东西,
来赞美自然,把自然拉到一种生命的现状。



《粉绿玉米三十颗》110cmx40cm


艺术厦门:平时工作创作的状态是什么样?


金德峰:我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作品是急不来的,
要很虔诚的去画,就像在修炼,其实我很享受这种过程。



《五斤黄豆》(局部),原作200cmX100cm


《九斤荔枝》 200cmx200cm


艺术厦门:厦门的这种当代的氛围,其实还是不如北京,这会给您的创作造成困难吗?


金德峰:我觉得是这样,跟做产品一样,厦门的企业不等于它的产品不能通向全世界。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艺术家,有两样东西要放在北京、上海甚至是国际上,
第一个是眼睛,第二个是耳朵。


我会经常通过交流、看展来充实自己。
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吊到高空中,那我们看到的就会很全面。
所以你在哪里画画,不是很重要, 最重要你在哪里听、在哪里看!


艺术厦门:从16年到现在的研究方向有改变吗?


金德峰:我追求的一直是三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是东方美学的格局,
三是独立的技法手段。
我所有创作都是围绕着这些来转。



艺术厦门:那在绘画时注重的是技法的复杂性,还是更注意画面要给观众什么样的感觉?


金德峰:作为视觉艺术,画面最终呈现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你要带给观众一种什么感觉就要用什么样的画面,包括技法、色彩、布局。



《凌晨两点》200cmx120cm


艺术厦门:当代艺术会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或是反映艺术家内心一种想法,或是找到一些共鸣、慰藉,您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金德峰:我觉得是这样的,艺术最初的状态应该是属于表现个人的一种自由的释放。
但是艺术如果真正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它一定要有人性思考。
你要关心自然、关心美、关心人性,如果你把某一方面推进一小步,那创作就会显得有意义。
艺术关乎的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我感觉艺术创作从来不是个人事情,
很多的艺术家他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其实自由后面是要有准则的。


艺术厦门:艺术厦门个展结束了之后,还有什么规划?


金德峰:下半年,在阿尔巴尼亚国家美术馆也会有一个群展,
9月份在宁波艺术馆会有一个个展,
12月份也会参加古巴的双年展。 



     《万仠菩提》540cmx200cm


《一号风景》480cmx200cm